• 微信公众号

  • 官方客服电话

    0577-61779566

    周一至周五09:00-17:00
    (工作日除外)

贵州德江:发展肉牛产业 群众有了“牛”资本

来源:   发布时间:2020-12-02   浏览次数:3046

10月29日,记者来到位于共和镇街上社区的德江县昱森牧业发展有限公司,这里饲草环绕,牛叫声阵阵,正在忙着准备饲草的文美江跟记者聊起了今年卖牛的高兴事。

2006年,从事多年兽医工作的文美江开始选择养牛,一次就养殖了100头牛,通过三年的发展,逐渐掌握了养牛诀窍,效益也非常不错。2009年,他注册成立了德江县昱森牧业发展有限公司,开始了自己示范化养牛之路。
“目前,德江养牛的政策非常好,我这么多年的养牛经验,可以带动周边很多老百姓务工,还能带动很多养殖户扩大养牛规模。”公司成立后,文美江除了自己研究养牛技术,一有时间就外出学习养殖技术,希望通过养牛增加周边村民收入。

据文美江介绍,在德江大力发展肉牛产业的机遇下,共和镇适合养牛的村都已经养上了牛,规模养殖、基本养殖户随处可见。他还一次性流转了300亩土地种植养牛饲草,到目前,该公司养牛和种植牧草已经有效惠及了200多户500人。
“钱也是赚到了,但最重要还是责任、担当,带动更多的人脱贫致富。”作为养牛致富带头人,文美江起到了很好的影响带动作用。

在共和镇上坪村的传帮带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的张永军也是一位养牛能手,他正在忙着和工人打捆过冬的饲草。
“这段时间要抓紧准备好冬天的饲草,让牛能过好冬。”从2018年开始,张永军就和朋友一起开始成立合作社养牛,通过选购优质的安格斯品种,两年的养殖效果明显。
“现在我们圈舍里面的牛95%已经处于怀孕期间,大概在明年二三月份,就开始陆陆续续繁殖小牛,大概有60头,明年基本上一头母牛下一个牛崽。”看着牛棚里怀孕的母牛,张永军说不出的高兴。

除了成立合作社养牛,2018年张永军还和朋友成立了德江县山地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种植葡萄和柑橘,今年基地已经初见成效,养牛可以为经果林提供有机肥,实现了产业发展绿色环保。
“我们基地上有肉牛、葡萄、柑橘、泡桐树,带领当地老百姓脱贫致富。”发展产业虽然辛苦,张永军却苦中作甜,看见产业见效,就是最大的回馈。
发展养牛产业,实现助农增收,共和镇的群众有了好的就业渠道,和平社区居民陈权芬以前在家看护孩子读书,现在孩子读初中后就闲了下来,于是他选择了到附近的鸿发畜牧发展有限责任公司上班。
“养牛这个产业很好,周边每家都养有牛,现在我不照顾小孩了,就来这里喂一下牛,割一下草,工资是三千块钱。”肉牛产业实现了村民就近务工挣钱,成为产业工人。
发展肉牛产业,共和镇抓住了机遇,按照“11513”工程,该镇在原有的养牛公司、合作社基础上,动员群众参与养殖,扩展基本户养殖规模,不断提升养殖效应。该镇青杠堡村养殖户文先明就从最初的1头耕地牛开始养殖,如今发展到9头牛。“党的政策好,支持我们老百姓。明年还要多养几头,今年才9头,明年想争取养到20头。”

截止目前,共和镇已发展肉牛存栏5806头,能繁母牛1486头,100头以上4户,51头至100头8户,11头至50头53户,3头至10头345户,饲草1305亩。
“立足发展优势,我们镇党委、政府还将积极发力,在养牛政策的支持下,动员更多群众参与发展,让群众真正“牛”起来、富起来、乐起来。”说起今后的牛产业发展,该镇党委书记如是说。